close

每次談到客戶需求時,我的耳邊總會響起這首歌…

「你說我像雲捉摸不定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你說我像夢忽遠又忽近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你說我像謎總是看不清…」

這是在1987年由童安格所創作的流行歌曲,以現在的眼光來是有點年紀的老歌了。不過就需求的觀點來看,卻是歷久彌新,相當傳神呢!

 

傳統上對於需求的探索,往往就是直接找「客戶」訪談詢問,稍作記錄後就把需求確定下來了。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不管「客戶」說什麼,都是他自己提出的需求(應該很有代表性吧),可是情況果真是如此嗎?我們先從後續發展來觀察,經過客戶訪談後,當我們依據訪談「需求」,做出的成品交給「客戶」時,「客戶」經常會十分訝異,這不是他要的結果!接下來又是一連串的修正補救,搞得人仰馬翻…。以上場景身為上班族的你,應該一點都不陌生。當然,前文中的「客戶」一詞,可以置換為老闆、上司、同事等等。不論是哪一種角色,都是極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那麼為何會發生這一種狀況呢?到底是自己有問題,還是對方有問題…。

 

在商業分析的工作中,找出對的需求,是主要的重點工作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經歷以下三個階段,分別是需求收集階段、需求分析階段到需求確認階段。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需求收集階段應該注意的事項,前一段我們提到的狀況。其主要的問題點在於,需求收集過程沒有經過分析與確認,直接拿「客戶」的說法做為需求,如此的盲點是「客戶的需求」完全沒有經過分析只是照章執行,當然爭議多多。因此,當我們在需求收集階段面對「客戶」或其他角色(亦可統稱為利害關係人)時,我們必須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1. 人只是需求的來源之一
  2. 文件或物件也是需求的重要來源
  3. 我們只是在收集「需求資訊」

如此一來,「客戶」的說法不再是唯一的參考依據,必須佐以其他的資料或物件,幫助我們的利害關係人提供更多的需求資訊。這樣的做法,將有助於找到正確需求的目標,避免與客戶之間的爭執,更能降低資源的浪費,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作者 : 李柄均

日期 : 2016.10.19

PMP, PMI-ACP, PMI-PBA, NPDP, CBAP

arrow
arrow

    李柄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