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步看到計畫驅動(Plan driven)時,總會有一股莫名的壓力,又是計畫,又是驅動的,感覺起來就是很肅殺。說到做計畫,總覺得是一件要剝好幾層皮才能搞定的事,為什麼呢? 做過計畫的PM都知道,計畫是為了達成目標而擬定的,因此我們在做計畫的時候,行動都還沒開始呢! 這就像蒙住眼睛開車上班一樣,只能想像自己行進的路線,何時該左轉,何處該右轉,行進間的參考路標鉅細靡遺的寫在計畫書上。當然這只是上班路線,萬一上級交代你去其他陌生的地方,挑戰難度當然就更大了。不過故事還沒結束,計畫完成了,緊接著就是要通過老闆與上級長官的核准,這又必須歷經一番功夫(至少也要經過層層的簽核流程吧),最後終於獲得上級的批准。請注意,這時後的進度狀況,可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喔!計畫經過核准後,才開始正式進入執行階段。在執行時,必須將計畫與實際執行狀況進行比對及調整,如此循環進行,直到任務目標達成。

      這就是計畫驅動史詩般的故事,一份思考周到、天衣無縫的計畫,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控制最大化,同時把風險降到最低。管理層也將依據這份計畫書,做為執行的參考。此外計畫驅動亦需搭配嚴謹的管制流程,以避免冒進而引發不可預期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步步為營,絕不躁進。舉例來說,我們經常聽聞:「計畫趕不上變化」,主要的意思就是計畫執行時經常會發生變動而需要調整計畫在計畫驅動中的認定是,計畫若需改變必須由特定人士組成的委員會(Change Control Board, CCB變更管理委員會)核准後,方能進行,如果有一個作業沒有搞定,對不起!統統停擺,必須待核准後,才能往下一關前進。行筆至此,各位讀者可能但產生兩種念頭,首先是這是一家管理極度嚴謹的公司,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絲毫馬虎不得;相對的也會覺得好像公家單位,一關卡一關。

計畫驅動典型的代表是瀑布式(Waterfall)方法,其本質就是不容偏離計畫,完全依據計畫來驅使整個行動的進展所有的行動與作為,必須層層簽核負責,以確保在可控制,低風險的狀況下實施這也表示必須所有步驟完成後,才有機會向客戶交付價值。也許你會提出疑問,有哪些工作需要使用計畫驅動來完成呢? 取決的標準在於產業性質與任務的差別,例如國防工業設計武器系統、大型工程建設、企業組織變革及醫藥研究等等,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計畫擬定,同時也要通過層層關卡的驗證與確認無誤,才得以放行。試想政府的推動重大工程建設時,事前一定要嚴謹的規劃,假設工程計畫有所變動,務必經過管理委員會的同意才能更動,以確保完工品質及民眾使用安全,以上情境。如果大家都能認同的話,那就是計畫驅動一展身手的時刻了!

作者 : 李柄均

日期 : 2016.10.28

專業證照 : PMP, PMI-ACP, PMI-PBA, NPDP, CBA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柄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