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   聖嚴法師

想要與需要只有一線之隔,但是引發的效應卻有如天差地別的結果,試想如果每一個慾望都成真的話,那得花多少時間和金錢阿!於是就有上師的開示,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們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頓悟,人是如此,企業也是這樣。之前我們曾經提過一個概念,就是「資源有限」。不管是企業或個人,都是符合這個原則的,因為可貴的資源一但使用或浪費掉,就回不去了,正因為資源的可貴與重要,不管企業或個人皆需審慎使用。而企業能夠讓資源發揮價值最有效的辦法就是 - 找出「業務需要」(Business need)

 

企業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能夠為客戶產生價值,而「業務需要」就是啟動企業價值的產生,因此也可以說,「業務需要」推動整個企業的運作。依據加拿大國際商業分析學會(IIBA)所發表的BABOK(Business Analysis Body of Knowledge)中指出,新的「業務需要」主要來自於以下4個面向:

  1. 為達成企業目標,由高層指示或提出
  2. 為解決現有問題,由基層員工發起
  3. 因為決策或管理的需要以符合企業目標,由中階管理階層所提出
  4. 因應顧客要求或競爭對手的行動,由外部所引起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如何建構「業務需要」的作法。首先,我們必須先理解企業的目標是甚麼? 在哪裡? 怎麼走? 方向符合? 可以連結嗎?...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必須要能夠清楚回答,如果有不清楚、不明瞭的地方,就必須透過利害關係人或利用其他技術、工具加以確認。因為可以連結到企業目標的「業務需要」,也才是企業真正的需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排除假借「需要」之名的「想要」,以幫助企業將資源做最妥善的運用。其次,就要開始了解隱藏在「業務需要」身後的問題或機會,其影響有多大? 解決後的好處是? 問題的根本原因是? 多快能解決?...,透過這些提問,我們將從爭取機會與解決問題入手,將「業務需要」定義清楚。最後,我們必須清楚知道,當滿足這個「業務需要」後的預期成果是什麼樣的情景。例如: 增加企業營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等。「業務需要」經過以上步驟後,基本上已經描述了企業當前面對的機會或問題,以及處理後的預期成果。此時的「業務需要」將成為找出或導引可能解決方案的指標!

 

作者 : 李柄均

日期 : 2016.11.02

PMP, PMI-ACP, PMI-PBA, NPDP, CBA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柄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