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澄清了有關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sis)的迷思之後,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看在企業的運作當中,到底有哪些狀況會出現?眾所皆知企業為了維持經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當然也有更多機會需要把握。而這些問題與機會是否值得動用企業的資源進行處理,就有賴各個企業的組織架構來運作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傳統的企業運作模式。當企業遭遇到某個問題時,通常由各部門提出,接下來高階管理層介入指示一番後,就此開始下去解決「這個問題」。等到發現方向有誤時,帶領的主管只能有兩個選擇:一是將錯就錯,硬著頭皮做完二是即刻停止,重新尋找解決方案。前述不管哪一種做法,其實沒有人是贏家,輸掉的是客戶的不滿、企業資源的投入與員工士氣的打擊,這是一個三輸的局面。反觀機會也是如此,所謂商場如戰場,如果不能在對的時機、地點投入資源,又怎能期待有豐厚的回報呢。不過,話雖如此,此情此景,依然不斷出現在我們的工作周遭,如同倒帶般反覆的上演著。如果企業的營運狀況良好,這些問題不一定會受到經營者的注意,或許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但是隨著企業經營環境日益艱難,資源的有效運用攸關企業競爭力的大小,如果沒有改變現有的做法,企業的有限資源終將被這些無謂的浪費消磨殆盡。

 

商業分析師正是扮演解決問題與爭取機會的重要角色,因為在商業分析的工作當中,必須與利害關係人一起工作,找出潛藏在問題和機會背後的真正需求,並在充分了解企業的政策、組織架構及運作後,才提出適當的建議解決方案,最終達成企業目標。簡言之,當問題或機會出現時,商業分析師必須透過一定的處理架構(姑且稱為商業分析架構)及技術進行分析,找出需求後再提出解決方案,其間必須與利害關係人進行充分溝通並獲得共識。如此提出的解決方案不僅得以真正解決企業問題,亦能幫助企業找到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機會。畢竟每一家企業的特性都不同,每一個問題點或機會點的狀況也不一樣 商業分析師除須確認問題或機會的切入點,更要了解所處企業的特質與運作,才能做出最好的解決方案的建議,亦須確保解決方案確實能有效達成預期目標(產生價值)

企業因為商業分析的運作得以確保每一個問題或機會,都有專職人員(商業分析師)來「看頭看尾」以確保價值的產出。如此一來企業不僅得以妥善運用資源,更能發揮應有的價值,競爭力自然扶搖直上了。下一篇,柄均將為各位說明商業分析師的工作內容及特質,也謝謝各位讀者的閱讀。

作者 : 李柄均

日期 : 2016.10.09

專業證照 : PMP, PMI-ACP, PMI-PBA, NPDP, CBAP

arrow
arrow

    李柄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